養老投資
嘉實將養老金業務定位為長期戰略業務,深度涉足包括主權財富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業/職業年金、養老目標基金在內的三大養老業務 養老投資主頁 |
---|
基金出現回撤,有波動性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基金的眾多參考數據里面看回撤指標可以較有效衡量一支基金控制風險的能力。今年上半年市場上一批抱團公司行情走弱,許多重倉抱團股的權益類基金也隨之出現大幅回撤。如何在控制基金回撤的同時獲得不俗的收益?嘉實基金大周期研究總監肖覓為大家帶來詳細觀點拆解。
投資的“不可能三角”
問:請問您在投資時,主要關注上市公司哪些核心指標?企業的哪類數據能體現公司的發展質量?
肖覓:簡單來講就是市場份額,市場份額是一個綜合的結果。
公司市場份額高,說明公司在渠道管控、品牌建設、產品拓展等方面有著“獨門絕技”。要么成本做得比其他公司低,可以實現更低成本的擴張;要么公司的擴張比其他企業更高效,能持續實現市場份額提升。
再一點是去看公司在獲得市場份額的同時,是不是維持了比較好的盈利水平。這需要了解公司是犧牲現金流實現的擴張,還是犧牲一定盈利水平實現的擴張。也就是說,我們會參考很多財務數據,包括公司實際的歷史表現,也會去訪談很多專家,去了解公司競爭力到底是由什么驅動、驅動力是否長期可持續。我們通過這個來判斷它本身的質地。
我們說高質量發展,其實高質量也有往更高質量發展的可能,也有公司在一段時間內競爭力被削弱的可能(但其仍然是個很好的公司)。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會做很多工作去研究公司的結構性變化,看這種變化到底是長期的,還是相對來講偏短期的波動。
問:有觀點認為增長是評價企業的重要指標。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肖覓:增長其實是很垂直的事情。在投資中,大家會看重不同的數據,有的人看重高速增長,有的人看重現金流、價值類增長,這很正常。
我認為,增長本身實際上是比較容易判斷的,包括衡量賽道好壞。比如一個新東西出來后,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其增長前景。所以通常來講,公司的高增長一定伴隨著相對比較高的估值,但比較高的估值下去買,會不會獲得一個合理的回報就很難說了,除非確實是有很強的屬性。
此外,一些可能增長看起來沒有那么快的公司,市場比較低估,但其實它還是在增長的。這可能是因為各種結構性的變化,行業競爭格局的變化,帶來上市公司實際的增長。大家對其低估,可能是因為對行業還不太熟悉,或者對行業比較悲觀,所以給它一個相對偏低的估值。
這種公司可以通過自身競爭力去持續獲得行業的競爭優勢,去擴張市場份額。通過這種方式獲取的增長,第一更有穩定性,第二通常會伴隨更高的資本回報。這種經濟效益要比我們說的,大家都在好行業里做投入要強很多。在二級市場上,這種也是更好的機會。
總而言之,空間大的行業、優質的公司、低估值,這三者通常不可能同時達到,這是投資的一個“不可能三角”。我們去選的話,會選擇增長屬性強的。落實到選標的,我們更傾向于去選公司本身增長屬性強的,而不是選行業增長空間大的。
問:您主要覆蓋的航空、物流等行業,碳排放都比較高。請問您怎么看待碳中和帶來的投資機會?
肖覓:對于碳排放這個議題,我現在看大概有三條線索:
第一條線索是碳中和目標會帶來一些新行業的增長機會,如光伏、風電等等。
第二條線索是,碳中和意味著一些高耗能行業將會實現總量控制。拿耗能大頭——鋼鐵行業舉例,鋼鐵行業要實現碳中和,如果沒有明顯的技術進步,那就會要求鋼鐵行業減少產量。但與此同時,鋼鐵需求是偏剛性的,假設未來需求維持低速增長,鋼鐵減產反而會帶來整個行業非常強的景氣機會。也就是說,碳達峰碳中和,反而會給一些高耗能產業帶來機會。所以,在這種高能耗行業的投資中,我們要去關注公司的份額提升邏輯。
第三條線索是在碳中和過程中,除了能源生產、能源消耗兩端以外,是否有一些技術進步手段能幫助這兩端都實現碳達峰。技術手段可能是未來發展的重點。有沒有上市公司去做這些技術進步的事情?有沒有上市公司去給這些技術進步提供相應的產品或者服務?這是市場可能沒有太關注到的。
“低波動”和“持有體驗”是關注點 問:去年是權益基金大年,市場上出現了抱團現象。請問您怎么看待這一問題?
*風險提示: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基金是否和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基金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文中基金產品標的指數的歷史漲跌幅不預示基金產品未來業績表現。基金投資需謹慎。
肖覓:在投資的“不可能三角”中打造低波動權益產品
2021-06-08 來源:嘉實基金 關鍵詞: 基金 投資 理財
如何在控制基金回撤的同時獲得不俗的收益?嘉實基金大周期研究總監肖覓為大家帶來詳細觀點拆解。
基金出現回撤,有波動性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基金的眾多參考數據里面看回撤指標可以較有效衡量一支基金控制風險的能力。今年上半年市場上一批抱團公司行情走弱,許多重倉抱團股的權益類基金也隨之出現大幅回撤。如何在控制基金回撤的同時獲得不俗的收益?嘉實基金大周期研究總監肖覓為大家帶來詳細觀點拆解。
投資的“不可能三角”
問:請問您在投資時,主要關注上市公司哪些核心指標?企業的哪類數據能體現公司的發展質量?
肖覓:簡單來講就是市場份額,市場份額是一個綜合的結果。
公司市場份額高,說明公司在渠道管控、品牌建設、產品拓展等方面有著“獨門絕技”。要么成本做得比其他公司低,可以實現更低成本的擴張;要么公司的擴張比其他企業更高效,能持續實現市場份額提升。
再一點是去看公司在獲得市場份額的同時,是不是維持了比較好的盈利水平。這需要了解公司是犧牲現金流實現的擴張,還是犧牲一定盈利水平實現的擴張。也就是說,我們會參考很多財務數據,包括公司實際的歷史表現,也會去訪談很多專家,去了解公司競爭力到底是由什么驅動、驅動力是否長期可持續。我們通過這個來判斷它本身的質地。
我們說高質量發展,其實高質量也有往更高質量發展的可能,也有公司在一段時間內競爭力被削弱的可能(但其仍然是個很好的公司)。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會做很多工作去研究公司的結構性變化,看這種變化到底是長期的,還是相對來講偏短期的波動。
問:有觀點認為增長是評價企業的重要指標。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肖覓:增長其實是很垂直的事情。在投資中,大家會看重不同的數據,有的人看重高速增長,有的人看重現金流、價值類增長,這很正常。
我認為,增長本身實際上是比較容易判斷的,包括衡量賽道好壞。比如一個新東西出來后,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其增長前景。所以通常來講,公司的高增長一定伴隨著相對比較高的估值,但比較高的估值下去買,會不會獲得一個合理的回報就很難說了,除非確實是有很強的屬性。
此外,一些可能增長看起來沒有那么快的公司,市場比較低估,但其實它還是在增長的。這可能是因為各種結構性的變化,行業競爭格局的變化,帶來上市公司實際的增長。大家對其低估,可能是因為對行業還不太熟悉,或者對行業比較悲觀,所以給它一個相對偏低的估值。
這種公司可以通過自身競爭力去持續獲得行業的競爭優勢,去擴張市場份額。通過這種方式獲取的增長,第一更有穩定性,第二通常會伴隨更高的資本回報。這種經濟效益要比我們說的,大家都在好行業里做投入要強很多。在二級市場上,這種也是更好的機會。
總而言之,空間大的行業、優質的公司、低估值,這三者通常不可能同時達到,這是投資的一個“不可能三角”。我們去選的話,會選擇增長屬性強的。落實到選標的,我們更傾向于去選公司本身增長屬性強的,而不是選行業增長空間大的。
問:您主要覆蓋的航空、物流等行業,碳排放都比較高。請問您怎么看待碳中和帶來的投資機會?
肖覓:對于碳排放這個議題,我現在看大概有三條線索:
第一條線索是碳中和目標會帶來一些新行業的增長機會,如光伏、風電等等。
第二條線索是,碳中和意味著一些高耗能行業將會實現總量控制。拿耗能大頭——鋼鐵行業舉例,鋼鐵行業要實現碳中和,如果沒有明顯的技術進步,那就會要求鋼鐵行業減少產量。但與此同時,鋼鐵需求是偏剛性的,假設未來需求維持低速增長,鋼鐵減產反而會帶來整個行業非常強的景氣機會。也就是說,碳達峰碳中和,反而會給一些高耗能產業帶來機會。所以,在這種高能耗行業的投資中,我們要去關注公司的份額提升邏輯。
第三條線索是在碳中和過程中,除了能源生產、能源消耗兩端以外,是否有一些技術進步手段能幫助這兩端都實現碳達峰。技術手段可能是未來發展的重點。有沒有上市公司去做這些技術進步的事情?有沒有上市公司去給這些技術進步提供相應的產品或者服務?這是市場可能沒有太關注到的。
“低波動”和“持有體驗”是關注點 問:去年是權益基金大年,市場上出現了抱團現象。請問您怎么看待這一問題?
*風險提示: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基金是否和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基金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文中基金產品標的指數的歷史漲跌幅不預示基金產品未來業績表現。基金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