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投資
嘉實將養老金業務定位為長期戰略業務,深度涉足包括主權財富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業/職業年金、養老目標基金在內的三大養老業務 養老投資主頁 |
---|
當前,我們國家正在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繪就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畫卷。為了攜手廣大投資者持續探尋新質產業的發展動態和長期機遇,更好地服務財富增長、助力產業騰飛,我們推出《新質產業·超級機遇》系列專欄,此為生物醫藥篇。
生物醫藥被市場譽為“永遠的朝陽產業”,它關系著人類生命的長度和質量,在剛性需求增長和生命科技突破的雙輪驅動下,憑借抗周期屬性強、創新持續爆發等特質,一直是全球資本競相布局的“長坡厚雪”。
近年來,基因編輯、創新藥、合成生物學等領域創新不斷,生物醫藥不僅成為全球高科技行業“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引領我國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建設健康中國的關鍵引擎。
然而,這片高價值、高潛力的前沿陣地,亦是高投入、長周期、強專業性的風險領域。如何高效配置金融活水精準灌溉創新沃土,是時代賦予金融市場的重大課題。
嘉實基金對生物醫藥領域有著二十多年的關注和布局,始終致力于鍛造行業領先的生物醫藥投研能力,以前瞻聚焦、優質豐富的特色產品和投資服務,力爭匯聚資本力量激活生物醫藥創新引擎,助力廣大投資者把握生物醫藥發展新周期的投資機遇。
01
前瞻布局
跑在時代前沿助力產業發展
立足于基本面深度研究,堅守對產業發展底層邏輯和長期趨勢的判斷,嘉實很早就看到了生物醫藥領域的長期配置價值。
根據同花順數據,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中報,生物醫藥就躍居嘉實基金前十大重倉行業,成為權益資產配置的重點方向之一。
嘉實也領先行業很早就成立了聚焦于大健康行業的投資與研究團隊,并推動投研理念和投資方法論的動態更迭、傳承協同。
嘉實基金大健康研究總監郝淼表示,從產業發展的底層邏輯出發,疾病療愈,健康生活,這些人類最剛性、最穩定的需求是生物醫藥行業長期發展最本質、最顯著的投資邏輯。他強調,全球人口老齡化加速進一步奠定了生物醫藥行業的長期需求基礎。
從產業升級的長期趨勢來看,近年來生物科技的突破創新正在驅動生物醫藥行業成為廣大投資者眼中的優質賽道。這背后源自供需兩方面的動力,需求端,人類對健康生活的追求無上限,而自然界疾病變異等持續提出新挑戰;供給端,分子生物學、AI、基因工程等前沿技術交叉演進,形成了“基礎發現→技術轉化→臨床應用”的正循環。
過往二十年,中國生物醫藥大致經歷了全民醫保、醫保控費、創新涌動,以及近年來的改革與高質量發展階段四個階段。當前更值得關注的是,國產創新藥正在從快速做大、內卷出清的1.0時代,邁向出海精彩紛呈、全球化發展開啟的2.0時代。
在陪伴和見證產業轉型升級中,嘉實基金在生物醫藥領域的配置重點動態變化,但從不缺席。根據同花順數據,截至2024年12月31日,嘉實基金在A股生物醫藥行業配置市值達243.31億,位居嘉實整體行業持倉市值第四,在全體公募基金生物醫藥持倉排名前十。
02
合力鍛造平臺型生物醫藥投資能力
縱然產業發展邏輯清晰,但生物醫藥的研究門檻和投資挑戰很高。
根據郝淼的介紹,生物醫藥兼具消費、科技、制造等屬性,囊括了許多不同類型的細分行業,比如說偏制造屬性的醫療器械,偏科技屬性的創新藥,偏消費的眼科和醫美,偏周期的原料藥、中藥材等,商業模式包羅萬象,如同一個縮小版的全市場。
這些意味著,生物醫藥研究對綜合能力的要求很高,既需要專業的產業視角、扎實的研究基本功,還需要同時具備國際視角,跟住前沿技術變化。也正因為這些,嘉實基金對生物醫藥領域非常重視,從投研團隊配置和投研體系的重點打造上就能窺見一斑。
郝淼,嘉實基金大健康研究總監,被稱為土生土長的“醫藥人”——醫藥領域的求學背景,醫藥領域的科研背景,醫藥領域的投研經歷。
他是中科院生物化學與分析生物學博士,早在2010年便開始了生物醫學領域的科研工作,期間曾遠赴美國進行訪學,對醫藥領域的前沿一線研究與應用都有切身體驗。從科研轉投研之后,郝淼相繼擔任研究員、專戶投資經理直到目前的公募基金經理,他的職業主線從未偏離過生物醫藥領域。
嘉實基金大健康研究團隊架構獨具特色,團隊投研人員的研究覆蓋領域不是按照傳統的醫藥子行業進行劃分,而是根據重點領域賽道來劃分,目的在于打造覆蓋醫藥細分領域的賽道型行業專家,方便進行細分領域投資機會的甄別取舍,更加聚焦高景氣度且更具前景的細分賽道。
除了大健康研究團隊,嘉實基金還在投研體系中橫向跨組構建了聚焦創新藥的產業鏈研究小組,由專業研究人員牽頭,將擁有生物醫藥背景的研究員、基金經理組織起來,進行線面體結合、更立體更豐富的深度研究。
根據嘉實基金研究部副總監劉杰介紹——
嘉實持續進化的投研體系更加強調聚焦收斂和產出升級,構建了創新藥、半導體、智能化、碳中和、國潮消費等相關產業鏈研究小組。
這些小組立足產業融合全局、全球視野,跟蹤行業前沿動向,在此基礎上搭建產業的研究框架和高頻數據庫,并重點回答兩方面問題:
01
產業發展的整體前景與方向是什么,即提煉底層認知;
02
不同階段細分行業的關鍵矛盾、機遇與風險,即產業鏈各環節增速與競爭格局的問題。
將團隊成熟的能力沉淀在組織內部,形成一個可解釋、可復制、可延續的決策流程,也是嘉實投研工業化的重要環節。在嘉實,不同產業鏈研究小組或者投資團隊在遇到生物醫藥相關問題時,會以交流、合作、學習的方式不斷提升認知的寬度和深度,在交叉驗證中去尋找合適的擊球點。
嘉實基金大科技研究總監王貴重曾多次強調,生命、信息、能源是科技投資長期聚焦的三大本質需求,從而衍生出創新藥、半導體、數字化、新能源、互聯網平臺五大看好方向,其中生物醫藥尤其是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是重點看好領域之一。
嘉實在生物醫藥領域積淀的主動投研能力也被廣泛而深入地運用到近年來持續壯大的被動投資布局上。嘉實基金Smart-Beta和指數投資首席投資官劉斌就表示,嘉實“超級ETF”指數投資圍繞國家戰略和關鍵產業“超級機遇”,重點投向以生命技術、數字AI等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關鍵領域。
“嘉實對指數基金經理的要求不只是做好某個被動工具PCF清單制作或者日常投資管理,而是能夠成為專精于某個細分領域的專家,建立對某類資產的體系框架和深度認知。”劉斌稱。
03
構筑優質產品矩陣
連接耐心資本和健康未來
生物醫藥的創新,是人類與疾病的終極較量。從實驗室的微光到病患被治愈的曙光,過程注定坎坷,背后都離不開金融支持的力量。
根據同花順數據,截至2025年6月30日,從A股的市值排名和占比來看,生物醫藥總市值位居申萬一級行業第五位,在新興產業中市值占比僅次于新能源和電子,這背后離不開各類投資工具的聯接。
正如劉杰所言,基金產品是投資認知的表達,承載著產業躍遷可能帶來的超級機遇,也是力爭捕捉貝塔和阿爾法的戰略要地,背后依靠的是持續強化的投研內核和體系化服務。
具體到生物醫藥領域的基金產品矩陣建設上,嘉實在“客需解構—策略形成—產品供給—投研匹配—品質管理”互為一體的客需驅動體系之下持續豐富貨架供給,除了打造了一些精品主動股票產品,也融合投研優勢不斷尋找長坡厚雪、挖掘優質Beta,形成了嘉實“超級ETF”工具箱。
2025年以來,一些前瞻布局的基金產品讓投資者同頻共振感受到生物醫藥領域新質蝶變。主動方面,以嘉實互融精選股票型基金為例,這只基金在2021年之后由郝淼接手,側重于生物醫藥領域的機會挖掘。由于郝淼堅定看好A股和港股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方向,2023年起,嘉實互融精選股票A對生物醫藥行業的配置比重已經達到90%,且前十大重倉股持倉較為穩定。(數據來自產品2023/2024年報,截至2024年12月31日,以上僅為基金經理當前看好方向,不代表基金未來長期必然投資方向)
根據銀河證券數據,截至2025年6月30日,該基金近2年業績排名同類標準股票型基金第一(1/324),近1年業績排名標準股票型基金2/344、近3年排名2/308。
被動投資方面,嘉實基金構建了差異化、有競爭力的超級ETF特色產品矩陣,力爭精準聚焦、跟進捕捉生物醫藥領域各細分領域的裂變機遇,滿足不同市場環境下的投資者需求。
比如,聚焦疫苗研發投資機遇的生物疫苗ETF,聚焦創新藥投資的科創醫藥ETF嘉實,方便港股配置的恒生醫療ETF嘉實,方便全球化配置的標普生物科技ETF,未來可能還有更多特色工具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創新藥行情爆發,作為A股醫藥指數中設置了20%漲跌幅限制的指數,上證科創板生物醫藥指數憑借高彈性備受關注。科創醫藥ETF嘉實是全市場成立最早的跟蹤該指數、同類產品規模最大的ETF,且是唯一一只設立了場外聯接基金的ETF,成為廣大投資者追蹤科創板醫藥板塊的投資利器。
最后,世界級的創新或將迎來全球化的定價,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價值重估新周期可能只是剛剛開始,這個過程不會一帆風順,但是,當金融活水與生物醫藥創新共舞,改變的可能不只是投資體驗,更是產業發展的趨勢,以及無數生命的軌跡。
匯聚資本力量,助力激活生物醫藥創新引擎,嘉實基金將繼續以專業為舵,成為連接耐心資本和健康未來的“重要橋梁”,和廣大投資者一起共赴美好未來。
注:嘉實互融精選股票成立于20190228,蔣一茜20190228-20210424,馮正彥20200310-20210424,梁銘超20210424-20220922管理,郝淼20220922管理至今。各年度業績與基準表現分別為:2021(-5.40%,-7.98%),2022(-4.20%,-16.01%),2023(2.35%,-10.65%),2024(-7.41%,16.02%)。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特別是特有風險,并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業績,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本基金業績的保證。本產品由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
債市波動,權益反攻,固收基金經理如何操作?
嘉實基金:連接耐心資本和健康未來 激活生物醫藥創新引擎
2025-07-25 來源:嘉實基金
當前,我們國家正在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繪就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畫卷。為了攜手廣大投資者持續探尋新質產業的發展動態和長期機遇,更好地服務財富增長、助力產業騰飛,我們推出《新質產業·超級機遇》系列專欄,此為生物醫藥篇。
生物醫藥被市場譽為“永遠的朝陽產業”,它關系著人類生命的長度和質量,在剛性需求增長和生命科技突破的雙輪驅動下,憑借抗周期屬性強、創新持續爆發等特質,一直是全球資本競相布局的“長坡厚雪”。
近年來,基因編輯、創新藥、合成生物學等領域創新不斷,生物醫藥不僅成為全球高科技行業“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引領我國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建設健康中國的關鍵引擎。
然而,這片高價值、高潛力的前沿陣地,亦是高投入、長周期、強專業性的風險領域。如何高效配置金融活水精準灌溉創新沃土,是時代賦予金融市場的重大課題。
嘉實基金對生物醫藥領域有著二十多年的關注和布局,始終致力于鍛造行業領先的生物醫藥投研能力,以前瞻聚焦、優質豐富的特色產品和投資服務,力爭匯聚資本力量激活生物醫藥創新引擎,助力廣大投資者把握生物醫藥發展新周期的投資機遇。
01
前瞻布局
跑在時代前沿助力產業發展
立足于基本面深度研究,堅守對產業發展底層邏輯和長期趨勢的判斷,嘉實很早就看到了生物醫藥領域的長期配置價值。
根據同花順數據,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中報,生物醫藥就躍居嘉實基金前十大重倉行業,成為權益資產配置的重點方向之一。
嘉實也領先行業很早就成立了聚焦于大健康行業的投資與研究團隊,并推動投研理念和投資方法論的動態更迭、傳承協同。
嘉實基金大健康研究總監郝淼表示,從產業發展的底層邏輯出發,疾病療愈,健康生活,這些人類最剛性、最穩定的需求是生物醫藥行業長期發展最本質、最顯著的投資邏輯。他強調,全球人口老齡化加速進一步奠定了生物醫藥行業的長期需求基礎。
從產業升級的長期趨勢來看,近年來生物科技的突破創新正在驅動生物醫藥行業成為廣大投資者眼中的優質賽道。這背后源自供需兩方面的動力,需求端,人類對健康生活的追求無上限,而自然界疾病變異等持續提出新挑戰;供給端,分子生物學、AI、基因工程等前沿技術交叉演進,形成了“基礎發現→技術轉化→臨床應用”的正循環。
過往二十年,中國生物醫藥大致經歷了全民醫保、醫保控費、創新涌動,以及近年來的改革與高質量發展階段四個階段。當前更值得關注的是,國產創新藥正在從快速做大、內卷出清的1.0時代,邁向出海精彩紛呈、全球化發展開啟的2.0時代。
在陪伴和見證產業轉型升級中,嘉實基金在生物醫藥領域的配置重點動態變化,但從不缺席。根據同花順數據,截至2024年12月31日,嘉實基金在A股生物醫藥行業配置市值達243.31億,位居嘉實整體行業持倉市值第四,在全體公募基金生物醫藥持倉排名前十。
02
合力鍛造平臺型生物醫藥投資能力
縱然產業發展邏輯清晰,但生物醫藥的研究門檻和投資挑戰很高。
根據郝淼的介紹,生物醫藥兼具消費、科技、制造等屬性,囊括了許多不同類型的細分行業,比如說偏制造屬性的醫療器械,偏科技屬性的創新藥,偏消費的眼科和醫美,偏周期的原料藥、中藥材等,商業模式包羅萬象,如同一個縮小版的全市場。
這些意味著,生物醫藥研究對綜合能力的要求很高,既需要專業的產業視角、扎實的研究基本功,還需要同時具備國際視角,跟住前沿技術變化。也正因為這些,嘉實基金對生物醫藥領域非常重視,從投研團隊配置和投研體系的重點打造上就能窺見一斑。
郝淼,嘉實基金大健康研究總監,被稱為土生土長的“醫藥人”——醫藥領域的求學背景,醫藥領域的科研背景,醫藥領域的投研經歷。
他是中科院生物化學與分析生物學博士,早在2010年便開始了生物醫學領域的科研工作,期間曾遠赴美國進行訪學,對醫藥領域的前沿一線研究與應用都有切身體驗。從科研轉投研之后,郝淼相繼擔任研究員、專戶投資經理直到目前的公募基金經理,他的職業主線從未偏離過生物醫藥領域。
嘉實基金大健康研究團隊架構獨具特色,團隊投研人員的研究覆蓋領域不是按照傳統的醫藥子行業進行劃分,而是根據重點領域賽道來劃分,目的在于打造覆蓋醫藥細分領域的賽道型行業專家,方便進行細分領域投資機會的甄別取舍,更加聚焦高景氣度且更具前景的細分賽道。
除了大健康研究團隊,嘉實基金還在投研體系中橫向跨組構建了聚焦創新藥的產業鏈研究小組,由專業研究人員牽頭,將擁有生物醫藥背景的研究員、基金經理組織起來,進行線面體結合、更立體更豐富的深度研究。
根據嘉實基金研究部副總監劉杰介紹——
嘉實持續進化的投研體系更加強調聚焦收斂和產出升級,構建了創新藥、半導體、智能化、碳中和、國潮消費等相關產業鏈研究小組。
這些小組立足產業融合全局、全球視野,跟蹤行業前沿動向,在此基礎上搭建產業的研究框架和高頻數據庫,并重點回答兩方面問題:
01
產業發展的整體前景與方向是什么,即提煉底層認知;
02
不同階段細分行業的關鍵矛盾、機遇與風險,即產業鏈各環節增速與競爭格局的問題。
將團隊成熟的能力沉淀在組織內部,形成一個可解釋、可復制、可延續的決策流程,也是嘉實投研工業化的重要環節。在嘉實,不同產業鏈研究小組或者投資團隊在遇到生物醫藥相關問題時,會以交流、合作、學習的方式不斷提升認知的寬度和深度,在交叉驗證中去尋找合適的擊球點。
嘉實基金大科技研究總監王貴重曾多次強調,生命、信息、能源是科技投資長期聚焦的三大本質需求,從而衍生出創新藥、半導體、數字化、新能源、互聯網平臺五大看好方向,其中生物醫藥尤其是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是重點看好領域之一。
嘉實在生物醫藥領域積淀的主動投研能力也被廣泛而深入地運用到近年來持續壯大的被動投資布局上。嘉實基金Smart-Beta和指數投資首席投資官劉斌就表示,嘉實“超級ETF”指數投資圍繞國家戰略和關鍵產業“超級機遇”,重點投向以生命技術、數字AI等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關鍵領域。
“嘉實對指數基金經理的要求不只是做好某個被動工具PCF清單制作或者日常投資管理,而是能夠成為專精于某個細分領域的專家,建立對某類資產的體系框架和深度認知。”劉斌稱。
03
構筑優質產品矩陣
連接耐心資本和健康未來
生物醫藥的創新,是人類與疾病的終極較量。從實驗室的微光到病患被治愈的曙光,過程注定坎坷,背后都離不開金融支持的力量。
根據同花順數據,截至2025年6月30日,從A股的市值排名和占比來看,生物醫藥總市值位居申萬一級行業第五位,在新興產業中市值占比僅次于新能源和電子,這背后離不開各類投資工具的聯接。
正如劉杰所言,基金產品是投資認知的表達,承載著產業躍遷可能帶來的超級機遇,也是力爭捕捉貝塔和阿爾法的戰略要地,背后依靠的是持續強化的投研內核和體系化服務。
具體到生物醫藥領域的基金產品矩陣建設上,嘉實在“客需解構—策略形成—產品供給—投研匹配—品質管理”互為一體的客需驅動體系之下持續豐富貨架供給,除了打造了一些精品主動股票產品,也融合投研優勢不斷尋找長坡厚雪、挖掘優質Beta,形成了嘉實“超級ETF”工具箱。
2025年以來,一些前瞻布局的基金產品讓投資者同頻共振感受到生物醫藥領域新質蝶變。主動方面,以嘉實互融精選股票型基金為例,這只基金在2021年之后由郝淼接手,側重于生物醫藥領域的機會挖掘。由于郝淼堅定看好A股和港股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方向,2023年起,嘉實互融精選股票A對生物醫藥行業的配置比重已經達到90%,且前十大重倉股持倉較為穩定。(數據來自產品2023/2024年報,截至2024年12月31日,以上僅為基金經理當前看好方向,不代表基金未來長期必然投資方向)
根據銀河證券數據,截至2025年6月30日,該基金近2年業績排名同類標準股票型基金第一(1/324),近1年業績排名標準股票型基金2/344、近3年排名2/308。
被動投資方面,嘉實基金構建了差異化、有競爭力的超級ETF特色產品矩陣,力爭精準聚焦、跟進捕捉生物醫藥領域各細分領域的裂變機遇,滿足不同市場環境下的投資者需求。
比如,聚焦疫苗研發投資機遇的生物疫苗ETF,聚焦創新藥投資的科創醫藥ETF嘉實,方便港股配置的恒生醫療ETF嘉實,方便全球化配置的標普生物科技ETF,未來可能還有更多特色工具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創新藥行情爆發,作為A股醫藥指數中設置了20%漲跌幅限制的指數,上證科創板生物醫藥指數憑借高彈性備受關注。科創醫藥ETF嘉實是全市場成立最早的跟蹤該指數、同類產品規模最大的ETF,且是唯一一只設立了場外聯接基金的ETF,成為廣大投資者追蹤科創板醫藥板塊的投資利器。
最后,世界級的創新或將迎來全球化的定價,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價值重估新周期可能只是剛剛開始,這個過程不會一帆風順,但是,當金融活水與生物醫藥創新共舞,改變的可能不只是投資體驗,更是產業發展的趨勢,以及無數生命的軌跡。
匯聚資本力量,助力激活生物醫藥創新引擎,嘉實基金將繼續以專業為舵,成為連接耐心資本和健康未來的“重要橋梁”,和廣大投資者一起共赴美好未來。
注:嘉實互融精選股票成立于20190228,蔣一茜20190228-20210424,馮正彥20200310-20210424,梁銘超20210424-20220922管理,郝淼20220922管理至今。各年度業績與基準表現分別為:2021(-5.40%,-7.98%),2022(-4.20%,-16.01%),2023(2.35%,-10.65%),2024(-7.41%,16.02%)。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特別是特有風險,并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業績,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本基金業績的保證。本產品由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